星期四, 2月 23, 2017

閩南語集韻詞彙 前言錄

閩南語集韻詞彙前言錄

                  閩南語確是我國古代中原的標準語,於晉永嘉之亂的時候,由中原帶到閩南,成為閩南語,又稱河洛語。(後河洛二字變音為福老和福佬) 以後閩南語於明末清初由大批的閩南人帶到台灣來,成為台灣地區的首要方言。現在普遍所謂的台灣語是指閩南語這部分而言。

                        閩南語至今經過一千數百年之久,受到其他種語的影響最少,因此還有保存著很多的古音、古義或較古音的。我國專家學者等,對閩南語找根溯原,來發揚光大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有很多著作問世。如 "台灣語典--台灣名儒連橫(雅堂)先生著,另有撰台灣通史36卷列為雅堂全書第一種,又有第二種,文集詩集及台灣語典等" "古音左證-- 葉夢麟(芝生)先生著,台灣(閩南)語考證-- 孫洵先生著""台灣文獻中閩南語音之研究ㄧ吳槐先生著""台語溯源ㄧ亦玄先生著" 等等。

                      據古音佐證的作者葉夢麟先生所說的,"方言是古音的佐證" ,對這個問題來說,起因這就是晉朝永靖之亂、五胡亂華的時候,晉室南渡時,中原仕女避難江左者十之六、七。(江左是長江最下游之地即今江蘇省等處),避難江左的仕女,一部份渡江由蘇(江蘇)、而浙(浙江)、而閩(福建就是閩北閩南),另一部份由湘贑(湖南,江西)輾轉至两廣(廣東,廣西)等省。 所以浙江(松陽)褔建(閩南、閩北),廣東、廣西等各省方言,都有保存着中原的古音。如此上浙江下廣西、自北至南,雖路隔千里,而言語同源,尤其浙江的松陽方言,與福建的閩南方言保存著古音,比其他的方言較多。此兩方言自五胡之亂中原人避難播遷定住該地以後很少受外界的侵擾,祖祖孫孫相沿保持鄉音不變,以致保存著較多的古音古語。於是葉夢麟夢先生(浙江松陽人)稱此两方言,一松陽語是古音的寳藏,一台灣(閩南)語確是音韻學上的一個寶寶藏,留待後人去後掘云云。而葉夢麟先生所著的 "古音左證" 分作五篇,第一篇松陽方言考,第二篇至第五篇台灣語(閩南語)專集在台灣發刊的暢流半月刊所發表的記事。

                        又據吳槐先生(台灣文獻中閩南語音之研究者)所說的,閩南之先民大半為晉時由中原避難播遷的,其語言因為晉時河洛一帶的語言,所以也叫作河洛語(河洛二字變音為福老或福佬如前述)。遷閩的中原人避難南奔,一路上扶老攜幼,跋涉數千里流離顛沛,極盡生靈塗炭之苦,老嬴轉於溝壑者不可勝數,實九死一生,而身歷其境者痛定思痛,定住後即閉關自守,不越雷池一步,傳及子孫至數百年之後猶故步自封,至六朝末未肯出仕,隱處海濱偏隅,與當時的中原人絕少來往。   (以下畧二段)

                         閩南語用於讀書識字,俗叫做讀書音(又叫讀音或字音) 就是隋唐之音(今韻之也)。而用作語言的叫作語言音(又叫語音或白音)就是魏晉之音(古音之遺也)。但語音讀音两者之功用,截然不紊,得以相輔而成,並行而不悖,如現代所說的閩南語也有專語音的,也有語音讀音混在一起的。讀本來閩南語的讀音是上述的韻書(至清代有康熙字典)的切音字,閩南音讀所切來的閩南音、和國音(早時叫官韻)有部份相同,大部份不相同的。請看上頁反切例示切閩南音的切音例。來念國音切國音,即如下(),同一切音字," 念國音切國音" "念閩音切閩音" 的對照。(以下畧四段)

                        國語有注音符號,無論什麼字都可以念得出來。筆者創設的閩南語注音符號也是任何閩南音都可以標音出來,容易辨識、容易記、容易寫,是筆者以三十年歲月苦心鑽研之期盼,敬請有志研究母語先進惠予批評指教,並俾期研讀河洛語不再是高嶺之花,而是枕邊之友。

                       本書內文因採用新創的注音符號,無現有印刷字體印刷,因此全部以筆者親自書寫付印,敬請指正。

筆者  蔡順來

199012月於台北  現年92

標籤: ,

星期三, 2月 15, 2017

蔡順來 -- 新創國語ㄅㄆㄇ注音符號發音的傳奇人物

蔡順來最新推出ㄅ、ㄆ、ㄇ唸台語
諸葛四郎的老闆今年九十三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三 王蜀桂專訪報導

諸葛四郎與魔鬼黨的漫畫,曾豐富三十多年前台灣兒童心靈。絕大部份的人都想不到,這個純中國風味的俠義故事,最早的淵源竟是日本,而台灣出版商由於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諸葛亮和楊四郎,所以漫畫男主角的名字就成了諸葛四郎。

現住台北市,已九十三歲的蔡順來老先生,興致盎然地述說當年他出這本書的掌故。原來,漫畫家葉宏甲是他的親戚,民國四十五年他和朋友合夥開出版社,而由他選出ㄧ本日文故事書譯成漢文,請來葉宏甲畫圖。

書出來後他一期印四千多本,一半銷台北市,一半銷全省 生意尚佳,後來他到輾米廠任經理,結束出版社,從此諸葛四郎就歸葉宏甲全權處理。

台灣割給日本两年後,出生於新竹的蔡順來,祖先渡台較晚,他八歲上私塾習漢文,十四歲才上公學,因飽讀古書,從家譜的"周魯宗邦,本爾襲系,登科反及第"而斷定自家是周武王後裔。

喜歡吃牛肉、喜歡旅行。
到大陸看故土、是一生最大的心願。

蔡老先生公學畢後考入國語學校(即師範學校,也就是台北女師前身),當時他是班長,曾任台北縣長的謝南光是副班長,後來當多任彰化縣長的呂世民,是他的同屆同學。畢業後他回到新竹香山鄉,教了八年小學,因表現優異,曾被日本總督提拔為該鄉副鄉長。(日治時代鄉長-庒長均為日本人,台灣人只能做副手)

他在12年的副鄉長任內,地方治理得不錯,兩次受到日本總督表揚,也兩度奉派到日本考察,在那時他吃到有名的神戶牛排,至今老先生仍喜吃牛肉,這在老一輩的本省人當中,確實先進。

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後,他偕老妻跑遍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也曾到過大陸,但此時老伴已先走一步。以他90高齡還敢獨自赴彼岸遊歷18天,從廈門玩到西安、北京、上海,他充滿感情的說,回大陸看故土,是我一生最大的心願。

盡管已近百歲,寫字需戴三副眼鏡,他依然可寫出漂亮又工整的蠅頭小楷,至於他的身體,除了因聽醫生囑咐,右側睡了30多年使得身子右傾得厲害外,體力充沛,聽覺亦佳,反應更是一流。他的兒孫們說,他30多年來不老的因素,是將注意力全集中在研究以注音符號標註台語的工作,他忙著編寫 "國音、閩南音字典",八本 "閩南語集韻詞彙",以及將古詩、勸善文、台語歌注音後,在老人會推展等。

看工人 用羅馬字拼台語,擔心以後漢文會消失,於是開始研究台語發音。

說起他以注音符號替台語注音的因緣,老先生笑著說:民國46年他在中光碾米廠當經理,看到工人沒事唸英文,覺得非常佩服,就請他們唸一段文章,沒想到聽到的居然是台語,原來是工人用羅馬字拼台語,看到古雅的台語竟是如此注音,他頗擔心以後漢文會消失,於是他開始研究台語發音。

雖然許多語言學家認為台語不可能以注音符號發音,他卻不死心,除了先學會國語注音符號外,再用自己熟悉的日語發音訓練,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自創5個台語專用符號,加上三個聲音記號,倒也完成一套台語國語字典。

他一直希望當年受日本教育的上一代本省人可從台語注音認識漢文,卻沒料到他所接觸的老人中,根本沒有人會注音符號,如何以音認字呢?所以後來他的知音頗少。

以他小學老師的經歷,加上吟詩作詞的漢學根底,他極重視發音反聲韻的掌握,因而製作了一系列的台語發音教材。

近兩年看到大家開始重視台語,他好閞心,他更以自創的注音符號念台語為傲、為樂,因為只要會國語注音,就可無師自通,很方便呢!

當全省地方政府提倡雙語教學時,蔡順來的研究正是一份珍貴的教材,因為小朋友不必新學符號,就可國、台語雙通,外省人也可輕鬆的讀台語,是相當有用的工具書。()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