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3, 2006

三分吃味道,七分吃文化


食文化,是有關「食」之文化概念的總稱,包括從食材、烹調法、餐具及至外食產業等許多的事物。非但包括必要的日常生活,也伸展到對飢荒救濟等之處理的特殊發展,依土地、民族、國家、宗教、風俗之不同而存在著各個不同之多樣固有的食文化。

例如日本有很多不可思議的食物和料理。作為日本料理固有的物產,如梨子,柿子,牛蒡,海藻,海帶菜seaweed,還有其獨特的加工品如蒟蒻,米漿,乾製鰹魚等的食品。在這峽窄的島國南北長3500公里的長的國土,被四個海所包圍,而季節性豐富的的自然環境也產出好吃的東西,因此飯桌上也就多彩多姿了。

日本承繼先人的智慧,學習各國的食文化,更加在家庭中也構成很多豐富的餐飲事情。日本人喜歡那黑烏烏帶有光澤的紫菜,用竹或草繩串成的鹹鮭魚和鱈魚子,燒烤起來不但很香而色澤令人垂涎,真材實料的鹹烹海味,誘人食欲紫色的茄子,醃漬的小黃瓜等,因此日本人跨稱其家庭「早餐」是在世界最豐富有變化的。

日本人是向大中國長久而有偉大歷史的國家學習並吸收了大部分之文化的民族。可是他們的先進領導並沒有就如此照樣反覆的延續下來,而是更滲入符合他們自己國家自然環境及生活的情形而下工夫去改良,特別是在食文化中,更活用其日本獨特的物產的特徵,及隨著社會的進展而發展出日本獨特的食風格,成為日本人特有的食文化,目前在世界各大城市受人喜愛而風行起來,這就是日本人的個性。

而我們的台灣菜或是中國菜是否仍然停留在口腔味覺之短暫的滿足?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