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4, 2021

污染

現在是6月14日星期一下午4:02 根據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第134頁"污染"篇,寫著一 2011年3月11日在很靠近岸邊的日本外海,海面下近29公里的太平洋海床上,一場大地震突如其來,把本州島整個東移了240公分,所導致的大海嘯在1小時後,奪走約18,000人的生命,海嘯比用來保護福島核電廠的堤防更高,不僅侵襲福島縣的土地,還讓全球新聞如掀起海嘯衝刺對核災害與和污染的恐懼。 那時縣民火速逃離,1600人為此喪命,卻不是死於和外洩。至今尚未有人死於核外洩這個引起他們逃離的原因,這1600人的死是因為他們逃離。他們主要是老人,或是死於撤離本身,或是始於逃難中心生活的身心壓力。殺死他們的不是輻射,而是對輻射的恐懼。(即使是在1986年世上最嚴重的車諾比核災難花之後,雖然多數人認為死亡率會大幅攀高,但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人員無法證實這一點,連住在核污染區域的人的死亡率也沒有顯著增加。 P136 ⋯ 核外洩本身沒有殺死半個人,一千多名老人卻死於撤離行動。 P137 ⋯ 有時推動法規進步的不是死亡而是恐懼,但在福島和DDT等例子上,看不見物資本身沒那麼有害,反而是失控的恐懼造成較大危害。 ⋯ 此外,由於化學恐懼症作崇,每半年新聞上就會出現某個『最新科學發現』,把日常食物𥚃某種含量極低的化學物質講得罪大惡極,但其實你必須每天吃一或兩艘貨輪的量,連續吃上三年,才會因此送命。然而高知識分子卻一臉擔憂,邊喝紅酒邊討論這個最新科學發現,似乎並不在乎實際上沒人為此而死。這種過度恐懼似乎完全來自『化學』二字。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