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15, 2006

台灣三蹄豬腳

台灣黑毛豬的三蹄豬腳其肉質及咬感極具特殊是台灣之珍餚 Posted by Picasa

星期五, 2月 10, 2006

生態美食的慢食運動

天生地養,在地人吃在地物。
不是要吃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出山珍海味。
我們要發掘出傳統食物的豐富和香氣,
以抗衡標準化之速食城市的急速生活,
藉生產力之名扭曲我們的生活及環境。


如果你主張回到飲食當地生長和與他們的生態系統完善平衡之產品,並推動生態美食的慢食運動時,你常會被指責是一簡單的烏托邦思想者, 自然地你會被認為是在設法阻止全球化不可避免的運動。烏托邦人反對食物生產和分配系統由從全世界來提供,烏托邦人反對全球化,認為開始以消費當地食物及再創造儘可能直接與生產者連接關係,會是比較適當地能使地方恢復生氣,不要去介意過份保守主義的指責。

雖然我們都很肯定地相信轉回頭從當地取得我們需要的食物及推動的熱心是值得嚮往與有利的事情,因為它似是一比較好的選擇方法來保衛生物多樣性、小規模農業產品、維護地方文化、和當然地保證可促進健康和安康生活與活絡繁榮地方經濟之比較好的飲食方法。

但瞬時直覺到那將會是很難將我們生活的食品供應來源轉回到當地標準,即使它是愈來愈迫切地有鑒於我們的地方、我們的地球的生態和不平衡的狀況、矛盾、和問題會使我們的農業食物系統受到折磨。但這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飲食問題,相信每個人都非常關心,但在忙於生活與工作中,大農國家的資本湧入,以連鎖經營方式普遍設立方便、快速、便宜、標準化、量產經濟、與新奇的速食餐廳及生產供應即食食品及快速簡易烹調器皿,這些象徵著文明先進的虛榮卻是難予抵擋。

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即使在現在我們優遇著生活於當世界盛行著全球化、自由化、及遠距貿易時,我們仍然不僅在吃我們的也在吃我們祖先所吃的,這是一件難以想像的。影響這地球上幾近四十億的人口之食品的進化最簡單的理由,即如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大學永續環境中心的主任教授Gary P. Nathan 所說 ”……. 我們最適宜的餐食應深根植於從我們當地區域、或者是我們祖先所居住的地方所生產的產品……the diets we are best adapted to be those that are deeply-rooted in the products from our local areas or where our ancestors came from.”。

違棄傳統就是浪費資源,在美國就有這麼一個事實笑話,初期政府捐贈給印地安部族村的牛奶粉,竟然發現這些奶粉被印地安人拿來作棒球場的劃線用,因土著印地安人不能消化牛奶,而奶粉又是來自政府的贈送不能隨便丟棄,所以就找到棒球場劃白線的用途把它消費掉。我們送往國際災害救濟的白米常因溼霉而被丟棄浪費,長途的運輸及最常因不同的氣候及傳統飲食習俗就白白地糟蹋浪費我們天珍的「米」。

放棄傳統食物習性是相當危險的,在台灣,小吃、宵夜放棄清粥(稀飯)、青菜、擔仔麵、米粉湯、魚丸湯、魷魚羹、香茹肉羹、蚵仔麵線、花枝羹、筒仔米糕、蚵嗲、蚵仔煎、鼎邊趖等等;而洋化吃漢堡、三明治、炸雞腿、炸薯條、披薩、速食泡麵、即食微波食品、餅干、蛋糕,喝牛奶、咖啡、玉米濃湯、果汁、汽水可樂等。結果與食物關係導致的健康問題之發生及影響也持續地增加,譬如說如肥胖症,麩質食物的抗拒性,糖尿病的散播等等,這何嘗不是全球化飲食熔爐所產生的後果。

再者,我們的地方及傳統特色的食物日漸勢微或瀕臨消失,我們優良的生活飲食及精神文化蕩然無存,我們的居住環境的生態 -- 氣候、空氣、水、土地都被污染崩壞了,而生長的動植生物都變了,人類的免疫系統萎弱,醫、藥科學技術如此發達,卻阻止不了舊的疾病傳染疫菌的反撲,而新的病蟲疾病及傳染卻接踵而來,為什麼?…..擁護「生態美食的慢食運動」應是刻不容緩。